中台禪寺九十一年度星燈營
──全國大專院校聯合迎新活動
中台禪寺秉持佛法慈悲平等的精神,為使各大專院校新鮮人一睹佛法風貌,於九十一年十月五、六日舉辦全國大專院校聯合迎新活動。為期二天的星燈營課程,融入六大精神──恭敬、慈悲、和睦、真誠、福報、感恩,並以十牛圖頌為主題,設計出一連貫生動活潑又具啟發意義的活動。 導師並在活動中慈悲開示法要,期望每一位參與的學子,都能長養慈悲與智慧,淨化心靈,開創人生光明前景。
此次營隊特以十牛圖頌為主題,說明修行中心境調伏的過程,令學人了解修行境界之層次與次第。「牛」是譬喻人人本具的這念心;凡夫的心,猶如一頭牛,有牛脾氣,想調伏這頭牛必須要有毅力及智慧。從開始尋牛到見跡、見牛、得牛、牧牛、騎牛歸家、忘牛存人、人牛俱忘、返本還源、最後入廛垂手;代表從尋找道在那裏,到見道、修道、養道,經過不斷精進,最後證得究竟的菩提道。依著「十牛圖」次第用功,如是「降伏其心」、如是「護念其心」,就能夠圓滿自利利他的菩薩行。
10/4 雲來集──尋牛
晚上十點起,兩百多位年輕的學子從四面八方齊聚中台。一踏入山門,沿途點亮的星燈引導著大家,走向光明大道。路旁時有「尋牛」的偈語──「茫茫撥草去追尋,水闊山遙路更深,力盡神疲無處覓,但聞楓樹晚蟬吟」。在踏尋牛跡的情境中,期使學員收攝身心,迴光返照,發現自己的這念清淨心。
10/5 繞塔/行腳華藏中台
清晨,同學們以繞舍利塔,為星燈營在中台揭開序幕。
在維那、悅眾法師的帶領下,所有學員以虔誠感恩的心,頂禮舍利塔、發普賢十大願後,隨即一邊恭誦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」的聖號,一邊緩緩右繞舍利塔,同時也在心中發願:「右繞於塔,當願眾生,所行無逆,成一切智。」
華藏中台──清新的早晨,崢嶸的樹木、靈秀的山岩,共同締造了這一塊清新靜謐的人間淨土,讓人宛若置身佛國之中。同學們沿著菩提公園和鹿野園而行,放下世俗的羈絆,細細品味心靈淨化的喜悅。
維摩詰行
全國大專青年禪學會的會長,也是中台禪寺的建築師李祖原居士,面對青年學子們,侃侃而談自身修行學佛的歷程,以及佛法對自己人生的重大啟發和影響。
李會長表示:自己學佛的因緣,是因在學外國建築後,覺得才疏學淺,便開始想學習中國文化、哲學,以提升建築的素養,後來因緣際會遇到
老和尚,打了四十九天的禪七後,才發現生命的意義在於修行,修行原是自己真正的工作。
修行學佛的入手處,在於有善知識的指導。今日值遇禪宗大師 上惟下覺大和尚是大眾的福報,除了聽聞 大和尚教授最高的法門外,並要從打坐入手。學佛十年,覺得禪宗最大的好處,就是教我們如何修證心法,跟著師父學習,在最短的時間內,學習佛法的道理,並在日常生活中運用,則一生皆可享受學佛的法喜,這就是禪宗最高的投資報酬率,在短時間內便能登堂入室,於此生中無往不利。
中台一支香/導師開示
中台的家風即是禪,星燈營的精神,亦使大眾皆能契入本心。中台一支香中,營主任仔細地教導大眾靜坐的要點,同學們亦盤起雙腿,專注在數息上,體驗坐香的滋味。
在靜坐中, 導師為同學們開示中道實相觀:「人生歲月短暫,修行學佛除研究經教外,更要悟此心,中道實相即是心法,契入這念清明自性,即與十方諸佛同一鼻孔出氣。佛法是人生的真理,更是真理中的真理,中道實相之理,從過去、現在到未來始終不變,從釋迦牟尼佛傳至現在,皆是指此心。此心是人人本具的,即是當下聽法這念心,無論遠近始終存在,都能產生神通妙用,一般人稱為第六感,實乃指這念心。此心時刻安住在中道、實相上,就能認識真正的自己,使此生不空過。若能契悟自性,時時安住,則生命、智慧就是無窮盡的。」
「大眾平時研究學業外,還要修福報、禪定,用戒定慧三法斷除無明煩惱,平時在學校,要時常靜坐,使心歸於平靜、安定,有念有想是心之用,用了以後要歸體,此即為人生真實之道。遇到問題,心不偏兩邊,便能找到問題的根源,讀書用功皆不離此心,佛法是心法,此心動也動得,靜也靜得,念念分明、處處作主,即是找到人生一條最光明的大道。」
迎新茶會
一場別出新裁的迎新茶會即將開始,年青學子們收到邀請函後,須經過六大精神的考驗,方得以參與茶會。在大莊嚴殿圓滿報身佛前,同學們以恭敬之心禮佛三拜,接著緩緩步入結合十牛圖精神的繞佛坡道中,最後在大雄寶殿,學員更打破陌生的距離,對來山參訪者道出感謝、祝福或讚美的話,表達心中的感恩之情。
迎新茶會中, 導師隆重正授各小隊隊旗,及各小隊興高采烈地秀出響徹雲霄的隊呼後,多位大專院校的教授和學者專家亦上台為學子們加油打氣。東吳大學企管系教授盧瑞陽教授,讚歎各位同學在黃金歲月就懂得修行學佛,且於學校許多的社團中,能選擇佛學社,除了有過去的善根,更是發了大心,值得大眾的肯定與讚賞。
普台高中籌備處主任劉文功校長表示:若能重新回到年青時代,第一件事便是參加佛學社,到中台打禪七,因為學佛是最正確的一條路。三十幾年在教育崗位中,多數同學關心的是成績、學業,卻不知如何在人生中取得平衡。佛法可教導我們修身,知恩感恩、知福惜福,以及如何開啟智慧,與如何與同學平等相處。尤其中台四箴行,告訴我們生活中所有做人處事的方針,將此四句話帶回家,身體力行,定有意想不到的收穫,必能成為最成功的人。
台灣師大化學工程系陳焜銘教授表示,接觸中台禪法後,找到真正的方向, 大和尚所傳授的心法,教導我們如何思考、處理問題,一入中台山有太多寶藏可挖。今年八月帶領十餘位同學至普照精舍參加禪修班,同學們一致認為學佛可以真正改變自己的人生觀念。大眾今日參與星燈營,當以後面對問題時,將會憶起山上法師所教導的,而使自己受益無窮。
虎尾技術學院資管系楊達立教授恭喜大眾很有福報,在大學時就能接觸佛法,看到很有創意的隊旗,真正感受到山上的用心。
淡江大學運輸管理系暨運輸科學研究所范俊海副教授以身證明,學佛並不會使成績不好,並期勉同學,此次迎新,迎的是我們的心,體悟到自己的這念心,此次活動即很有意義。
導師圓滿開示時強調,學佛能使人生愈走愈光明。佛是覺悟的意思,佛因覺悟而有大智慧、大慈悲、大福報、大神通,知道人人都有佛性,學佛就是學佛的智慧、慈悲、禪定、平等、心願、功德。佛法是人生的真理,不論男女、老少,只要自己能覺悟,放下屠刀立地成佛,如優波離尊者,雖然出家前身份階級卑微,一樣可以成道證果;均提沙彌七歲證果,一百二十歲的須跋陀羅亦能開悟證果,此生能夠修行學佛,就是大福報、大功德。參加星燈營,要放下所有雜務,使心安定,便能體悟到人生真理,對於終生的觀念、學業、事業,都有無窮盡的幫助。
最後, 導師送給年輕學子們每人一個內含吉祥籤的氣球,希望這群年輕人都能吉祥如意,走向燦爛的人生。
中台巡禮
以佛法五化為建築理念的中台禪寺,透過莊嚴清淨的道場教化人心,是佛法教育的另一弘化方式。學子從四天王殿、大雄寶殿、大莊嚴殿、大光明殿及萬佛殿,一層一層感受不同的佛法境地,在巡禮法師細心精闢的講解下,無不讚歎不已。尤其到了九樓大光明殿,虔心靜坐聆聽耳邊的法音,體會內心純淨無瑕的自性,猶似回到三千多年前釋迦牟尼佛於菩提樹下,夜睹明星,契悟本具自性,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之情景。在鹿野園中,大家叩鐘發願,更搭配「挑水吃茶皆禪機」的活動,使學員領略萬眾一心,和合共處的精神。
星燈之夜/夜睹明星
穿越八相成道,釋迦牟尼佛一生之情景映現在眼前。年輕的學子,彷彿躍過時空,來到三千多年前世尊降臨的時代,實際體會佛陀的生平種種。之後,來到選佛場,在一片漆黑的「疑」團中,細細探究自己的這念心在哪?一盞燈倏忽亮起──千年暗室,一燈即破,當光明再度重現時,期許每個人都能體悟到清淨自性。
導師慈悲叮嚀諸位年輕學子們,星燈營即是以智慧、慈悲之燈照破心中的黑暗,此燈從釋迦牟尼佛心心相傳至今,藉由星燈營的活動,使內心平靜,即是點燃光明、智慧之燈。不論遇到什麼境界風,都要善自護持這盞心燈,不要讓它熄滅,若這盞燈熄了,馬上慚愧懺悔,燈就又亮起來。大眾更要將此燈照亮自己與別人,燈燈相傳、光光相照,是最大的慈悲、智慧。
經過一天的薰修,同學們又來到選佛場,接受考功。在佛學問答中,各隊無不卯足全力表演、作答,只見隊員們發揮團隊精神,在競賽過程中踴躍搶答,猶似無數耀眼的星星爭相發光。
四齣生動有趣的星燈劇場,演出同學們在學佛過程中所遇的現實狀況劇,道出許多學子的心聲。在感動與慚愧中,大眾一同在佛前懺悔,並至大雄寶殿恭請大眾法師為年輕學子們傳心燈,同學們至誠在佛前供燈、發願。祈願每一位學子,歷經這場佛法饗宴,找到心中的明燈,亦能延續發光,普利一切有情眾生。
深夜中,中台主體啟動摩尼寶珠頂端的十二道光芒,為這群年輕學子喝采。由於大眾發心至誠,感召數百隻南雁於金頂上方繞行之瑞相。學子們一起坐在菩提公園的五十二階上,一邊讚歎此瑞相之不可思議,一邊真誠地述說內心的體悟。大眾皆踴躍發表感言,有同學提到,在一天內,竟超越自己許多的極限,如靜坐的功夫,從十五分鐘延長到四十五分;身體雖然非常疲累,但捨不得離開一分一秒的感動。亦有多位同學表示,自己曾是六、七年前的小星辰兒童禪修營之學員,因著感動與收穫,始終想回到中台學習、回饋。在靜謐深寂的夜幕中,深藏已久的菩提心光,與璀璨的滿天星光遙相輝映。
10/5 恭誦《父母恩重難報經》
這一支香,恭誦《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》,讓年輕學子以實際的行動感恩父母。一直以來,以為父母所給予的愛是天經地義,從來不曾想過應當知恩、感恩、報恩,然而誦過經後,深刻感受到父母的愛,不僅是不求回饋的付出,同時也犧牲了一生的生命與青春。此時,感動與感恩深深地迴盪在每一位學子的心中,也警醒大眾要把握當下,即時報恩。
佛話人生
在學佛的過程,學生們會在學業、朋友、吃素、家庭中,面臨與其他同學不一樣的價值觀與生活態度。在「佛話人生」遊戲及討論的活動中,藉由教授法師的明燈導引,引領諸位年青進入佛法的堂奧,同時也解開心中的疑惑。
三站的星路之旅以「見山是山,見水是水」、「見山不是山,見水不是水」、「歸家」三個方向布局。「桿子遊戲」表達緣起性空、是非對錯皆相對的觀念;「解結遊戲」啟示學員面對因果的積極態度;「信任感遊戲」中考驗領導者是否慈悲、細心;「人地事遊戲」要大眾提起覺性,時時善念,照顧念頭。活動中以分組的方式,同學們熱烈分享自己面臨的問題與處理經驗,各組並安排教授法師指導,令大眾在學佛的路上,能因善知識的引導,相互扶持、堅持到底。
最後,由中台男眾佛學院院長見紹法師主持,教授法師們總結討論要點:關於朋友相處的問題,自己要檢討反省處事是否圓融、是否有慢心,朋友間要互相體諒,以慈悲喜捨、四攝法的精神對待周遭的人,更要將所學的佛法運用在生活中,以身作則,時時起利他的心念。在學佛與家人的部份,自己用行動表示學佛後的不同,將道場所學的種種,應用在家裡,使家人得到受用。對於吃素無法參加同學間的聚餐,而影響人際關係的問題,首先要確立的觀念在於,人際關係非從聚餐、遊樂產生的,主要在於平時與人的互動,落實敬慈和真,廣結善緣,朋友間定能相互體恤。
在學業與道業篇,老幹部們分享如何分配時間,使自己在學業、社團、精舍中都能用心兼顧。又學業與佛法間有衝突時,應檢視自己的因心是否發起光明、慈悲的念頭,並發願將所學的技能利益一切社會大眾。如此自然能圓融生活間的種種問題,使學業、人際等各方面更順暢、如意。
火鍋圓滿餐敘
當天的午餐,特別由大寮法師精心為大眾準備圓滿火鍋。餐會中,有 導師的祝願,及各大專院校校長、教授學者的嘉勉。在心靈歸屬的中台之家,同參道友齊聚一堂,大家歡喜地圍著圓桌吃火鍋,一起話說學佛經驗,現場凝聚著充實、溫馨的法喜感受。
心靈饗宴
來自各大專院校不同領域的教授們: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校長簡茂發、玄奘大學成人教育系教授羅虞村、台灣高等法院台中分院庭長暨大專青年禪學會副會長吳火川、台灣大學農經系系主任李順成、中原大學機械系系主任陳夏宗、淡江大學水資源及環境工程學系教授高思懷、淡江大學運輸管理系暨運輸科學研究所副教授范俊海、淡江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副教授洪文斌、東吳大學企管系教授盧瑞陽、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陳焜銘、逢甲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鄭保村、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所長信世昌等,特別在這個殊勝的營隊中,與大眾分享自己學佛的歷程,以及佛法對個人的影響與受用之處。
教授們以power point放映出曾經走過的歷史,分享精采而寫實的學佛經驗,讓這群充滿熱忱的學子們,更對學佛之路滿懷希望。
感恩茶會
與會的二百多位年輕學子們個個活力充沛、精神奕奕,以「愛的不間斷」熱情鼓掌,恭迎 導師為大眾圓滿開示。 導師開示時指出,此次星燈營充滿了喜悅,有這麼多人共同發心成就,大眾要知恩、感恩,同學們更要在學校認真學習,以學術、技能弘揚佛法,報答眾恩。本著「功德歸三寶,好事給他人」的理念做人做事,如此功德、學業、道業皆能很快成就。佛法以心為本,每個觀念從正面思惟,心就是愉快、光明的,做任何事出自內心,所表現的行動即有無窮盡的力量。每個人朝此方向努力,這一生便不會走遠路,此即為佛法真正的菩薩行,從利他中完成自利,在社會中為大眾服務。
導師開示完,一位扮演牧童的義工拉著大白牛道具車及七層素糕緩緩進入會場,為營隊期間的壽星及在場大眾慶祝法身慧命的新生, 導師亦祝福每一個人無量光、無量壽。茶會最後,教授、同學們懷著無限地感恩,手持鮮花,虔敬供養
導師。
圓滿兩天的「尋牛」、「追心」之旅,同學們在鹿野苑舍利塔前虔誠供鈴發願:願將此次對佛法的認識深植心田,並帶回學校、家庭和社會,讓這股不可思議的力量影響周遭的親友,讓所有人都能得到佛法的利益。
兩天兩夜的活動就在大家依依不捨的話別中,暫時告一個段落。不同於初來乍到時的茫然,此時沿著「心」光大道,踩著蓮花,學員們帶著弘法護教的使命,願此光明延續十方,一切有情之心皆得作主自在地「騎牛歸家」。
|